当妈之前,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。
上班的时候,在公司听老板的,干好自己手里的活儿就行。
可自从那个小小的、软乎乎的生命来到我身边,一切都变了。
我好像突然就成了他世界里的“女王”,他几点钟饿了要吃奶,困了要睡觉,今天穿小恐龙的衣服还是小熊的,全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。
我的心情好坏,似乎能直接决定这个小家一整天的晴雨。
这种“大权在握”的感觉,说真的,一开始还挺有成就感的。
但没过多久,真正的考验就来了。
我儿子在头几个月,是个出了名的“高需求宝宝”,说白了就是爱哭。
那种哭声,又尖又长,感觉能把天花板都给掀了,一波一波地,像针一样扎在我那根快要绷断的神经上。
不知道有多少个深夜,我抱着怀里这个声嘶力竭的小东西,又困又崩溃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咆哮:
“你到底想干吗?能不能让我清静一会儿!”
图片
现在回想起来,我当时根本没把他当成一个需要安抚的、无助的小婴儿,反而下意识地觉得,他是在故意跟我“对着干”。
我把他天生用来求救的哭声,当成了一种对我的挑衅。
直到有一次,我因为整夜没合眼,所有的焦虑和烦躁都冲上了头顶,终于没忍住,对着哭个不停的他低吼了一句:
“别哭了行不行!”
我清楚地看到,他小小的身体猛地一颤,哭声瞬间就停了,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更让我心碎的、带着恐惧和委屈的抽噎。
那一瞬间,我的脑子“嗡”的一声,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敲醒了。
我看到了什么?
我看到了我的“权力”是多么粗暴,也看到了他的恐惧是多么真实。
他不是不乖,他只是在用他唯一会的方式告诉我:
妈妈,我饿了,我冷了,我害怕,我需要你。
而我,却只看得见自己的失控,看不见他的需求。
图片
从那天起,我开始疯狂地看各种育儿书,想从书里找到让他“变乖”的魔法。
怎么科学地做辅食,怎么温柔地做抚触,怎么建立规律的作息。
我像在公司执行一个KPI项目一样,严格地、一丝不苟地执行着书本上的每一个步骤。
有段时间,效果似乎很不错。
可当他快两岁的时候,一个全新的、更具挑战性的难题来了——尖叫。
我记得特别清楚,有一次在超市,他看到一整排他最爱喝的酸奶,那种巨大的快乐在他小小的身体里瞬间引爆,他兴奋地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尖叫。
周围的人都齐刷刷地看过来,那种目光,像探照灯一样打在我身上,我的脸“唰”地一下就红透了。
我下意识地,一把捂住他的嘴,压低声音,又急又气地训斥他:
“不许叫!在外面要安安静静的,懂不懂!”
他愣住了,眼睛里满是困惑和委屈,刚刚还像小星星一样闪着光的眼神,一下子就黯淡了下去。
图片
回家的路上,我开着车,心里堵得特别难受。
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书,丹尼尔·西格尔博士的《全脑教养法》,那本书就像一本孩子的大脑“使用说明书”,浅显易懂。
丹尼尔·西格尔博士解释说,孩子的大脑分为冲动、感性的“楼下大脑”和理性、克制的“楼上大脑”。
在两岁这个年纪,“楼上大脑”——那个负责思考、计划和情绪管理的部分——还像个正在施工的毛坯房,乱糟糟的,根本没法用。
当巨大的快乐在“楼下大脑”像烟花一样炸开时,那座通往“楼上”寻求理性帮助的楼梯,其实还没修好。
所以,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用尖叫这种最原始的方式,来释放这股他自己也无法控制的巨大能量。
图片
想明白这一点时,我才感觉自己,是第一次真正“看见”了我儿子。
他不是在故意“捣乱”,他只是在用他小小的身体,笨拙又努力地,去拥抱一份巨大的快乐。
再后来,当他又一次因为开心而准备尖叫时,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去制止。
我选择蹲下来,让自己和他平视,然后笑着一把抱住他,在他耳边用一种夸张的、分享秘密的语气轻轻说:
“哇,宝宝是不是看到好东西,开心到要爆炸啦?”
“妈妈知道你现在超级开心,咱们能不能用一个悄悄的欢呼,只告诉妈妈一个人呀?”
他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,用力地点了点头,然后把小拳头举到嘴边,做了一个滑稽又可爱的口型,无声地喊了一声“耶”!
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,我看过再多的方法论,都不如我真正“看见”他内心需求的那一秒钟来得重要。
那些书本教给我的是具体的“术”,但真正能滋养我和他之间关系的,是“道”——是那份愿意蹲下来,去理解他所有行为背后原因的同理心。
图片
我们为人父母,就像是突然被授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。
当孩子完全服从我们时,那种满足感很容易让人上瘾;
而当他们用哭闹、尖叫来反抗时,那种失控感也足以点燃我们所有的怒火。
但我们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,这份“权力”不是用来控制的,而是用来保护的。
孩子需要的,从来不是一个永远正确、永远冷静、高高在上的领导,而是一个能在他哭泣时读懂他的无助,能在他尖叫时理解他的快乐,能在他犯错时依然温柔接纳他的不完美的同行者。
图片
你是否真的“看见”了你的孩子?
这与你读了多少本书、掌握了多少技巧,其实关系不大。
当你能真正看见他,你就会由衷地明白,他的一切行为都有迹可循,他不是在挑战你的权威,他只是在用他所有已知的、有限的方式,努力地长大。
而拥有同理心,愿意去看见和理解,就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。
这个礼物,比最新款的乐高有趣,比环球乐园的门票深刻。
因为这份理解所散发出的光,将永远照亮他内心的每一个角落,让他无论走到哪里,长到多大,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来自父母的、最坚实、最温暖的安全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查信-股市炒股杠杆-股配资网站-开户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